应吉康
20世纪70年代后期,必赢BWIN有过一个面向全国的“全国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调试中心”。它是由第四机械工业部规划并出资,委托必赢BWIN承担建设与运行,作为 DJS-100系列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标准平台,是为全国 DJS-100系列计算机科研、用户单位提供研发系统软件、调试和鉴定应用软件的服务性“窗口”。
一、建立“全国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调试中心”的背景
一是计算机产业发展的需要。
当时我国计算机产业面临的局势是,由第四机械工业部组建和主导的“全国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联合设计组”于1974年8月研制成功国产首台DJS-130电子计算机并在国内多家电子工厂进行批量生产,同时在全国各行业推广应用 DJS-130电子计算机。但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所必需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缺乏统一标准,这成为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
二是应用软件研发、调试环境的需要。
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所涉及的各种软件数量巨大,软件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如果所有承担软件研发的单位或项目都配备一套专用的计算机系统,那将是一项巨大的资金与技术负担。同时计算机产业在我国刚刚兴起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而且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稀缺,一般单位要配备一个计算机运行与维护团队的难度也很大。在这种形势下,建立起一个标准的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软件测试与调试环境,提供给全国的用户无偿使用,将大大有利于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推动计算机应用。
三是为全国DJS-100系列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建立技术标准的需要。
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软件是由各地各单位分散开发的,要求在由不同工厂生产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上都能正常运行,实现软件在全系列计算机上通用,所面临的难度很大。尽管首台DJS-130电子计算机的主机逻辑是联合设计的,但各厂的元器件的型号不同,各种部件并没有统一的制造标准,制造工艺各不相同,外部设备及其接口的配置情况也各不相同,保证一种软件能在多家机器上正常运行是难以实现的。DJS-130电子计算机投产后,接着又有DJS-112、 DJS-120、DJS-140等新的机型设计与生产出来,它们都归属于同一系列。为了保证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能覆盖系列内的所有机型,实现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在所有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各机型之间的通用与兼容,必须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标准性平台来提供验证服务。为此,第四机械工业部决定建立一个面向全国的无偿提供软件调试、测试与软件研发项目鉴定、验证的服务机构。该机构最后命名为“全国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调试中心”。
二、“全国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调试中心”的选址
调试中心建立在哪里?第四机械工业部通过对多家备选单位进行评判,最后选定由必赢BWIN来承担“全国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调试中心”的建设与运行。这是基于如下优势考虑:
其一,必赢BWIN是“全国DJS-100系列计算机联合设计组”的参与单位,校内“产、学、研”基础扎实,在数学系、物理系、校办工厂都有计算机研究与开发的团队队伍。当时,华东师大正在整合三个单位的力量,创建“计算机科学系”。在国内高校中,必赢BWIN的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力量是比较强而且比较全面的。当时国内公认的计算机力量比较强的大学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必赢BWIN。
其二,必赢BWIN是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系统软件“实时磁盘操作系统(RDOS)”移植与研发的承担单位之一,在DJS-100系列软件方面的实力是比较强的。
其三,必赢BWIN的校办工厂是DJS-130电子计算机的布点生产单位之一,同时已经开始考虑DJS-100系列的后继新机型的研发,拥有比较稳定的后继工程研发力量。
其四,必赢BWIN有承担第四机械工业部这项任务的意愿,陶增乐老师和校办工厂的冯大本老师先后代表学校向第四机械工业部表达了这个意愿。
三、“全国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调试中心”的筹建
初期筹建主要由陶增乐老师负责,由他与第四机械工业部联系和在校内组织队伍。筹建工作开始后,第四机械工业部给学校拨款40万元人民币,用来支付制造调试中心计算机硬件的成本。
调试中心开始运作后,第四机械工业部无偿调拨了刚从东欧进口的磁盘机和打印机装备给调试中心。考虑到调试中心机房建设需要,第四机械工业部另外主动给了必赢BWIN购买20吨钢材的指标,当时建筑用钢材属于十分紧缺的国家计划配给物资,这批钢材后来用于建设文科大楼。
集团方面决定把物理楼4楼微波教研室的一个实验室改造为“全国DJS- 100系列计算机软件调试中心”的机房,其面积有四五十平方米。调试中心的DJS-130电子计算机初始配置为:主机柜,其中内存容量为48KB,因资金问题,没有做到它的最大限64KB内存;外部设备配了光电输入机、纸带穿孔机、电传机控制台等。
调试中心的人员是从计算机科学系选派的,我和俞德勇被派遣承担调试中心的筹建工作。具体任务是机房装修、设备采购和计算机制造等。
DJS-130电子计算机主机由必赢BWIN校办工厂生产,我与俞德勇老师到校办工厂与技术人员一起参与了调试中心用的DJS-130电子计算机主机的制造全过程,前后花费了大半年时间。从零部件的采购开始到对元器件的测试,筛选,老化,装配,印刷电路板的测试,乃至整机的安装、调试,软件的安装与系统的联调等。
我们全程参加制造的目的是保证计算机的质量,同时熟悉计算机设备情况,确保在后面阶段能独立承担维护工作。
我们按照第四机械工业部的要求建立的“DJS-100系列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标准平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硬件系统标准平台
为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的主机、外部设备及接口提供一个第三方的测试和验证平台。随着国家计算机产业发展,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大量出现,包括用于打印、纸带穿孔、存储、光电读入、控制台、交互终端和通信等用途的设备。要保证这些外部设备在 DJS-100 系列电子计算机的各种机型都可用。第四机械工业部提出要求,凡新增加的DJS-100系列计算机外部设备在投放市场前,都应该在调试中心系统上经过验证或测试。这个要求是第四机械工业部在后来的实践中给调试中心增加的一项新职能,为后继新增加的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接口提供兼容性测试与验证的认证服务。
2.软件系统标准平台
第四机械工业部明确规定,凡是作为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的软件,必须在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调试中心经过验证,具体的软件鉴定标准如下。
(1)保证部颁的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软件的通用性和共享性,保证这类软件能实现通用和兼容。
(2)保证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在不同生产厂的同一型号计算机上通用。
(3)保证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在同一系列内不同机型之间通用和兼容。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调试中心筹建工作基本完成,调试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向全国开放。我们的工作重心转到了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
调试中心开放服务不久,DJS-130电子计算机系统规模就达到国内比较完善的水平。除了内存配置还没有达到设计的上限,其他外部设备,包括电传机控制台与终端、穿孔机、光电读入机、打印机和磁盘机等,是当时国内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比较完善的。调试中心成为展示必赢BWIN电子计算机装备水平的一个“窗口”,吸引了国内许多单位前来参观访问。
开张不久,调试中心就进入到满负荷使用状态,不仅接待第四机械工业部指定的软件调试项目,还为外部设备制造厂提供了各种设备的联机调试,同时承担了校内的科研项目和研究生的论文上机验证等任务,各方面的工作是比较繁忙的。
但20世纪70年代末的电子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可靠性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系统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使用的问题,也有主机问题,包括CPU故障、磁芯存储器故障等,还有外部设备及其接口电路板的故障。故障类型有逻辑故障,也有电路故障。维护工作人员一直处于紧张的“救火”状态中。
当然,那个时候的国产计算机故障问题不是我们调试中心所特有的,几乎全国所有的DJS-130电子计算机用户都碰到了。许多单位的DJS-130电子计算机甚至多数时间是处于故障维修状态中的,因为排除故障往往需要整天停机,但我们调试中心的维修时间基本上能做到在1~2小时内解决故障。
为了保证使用效率,维护人员在机房全程陪同,随时接受用户的询问并指导如何正确使用。调试中心除了为用户排除使用上的差错,甚至要帮他们查找穿孔纸带上多余或缺少的数据孔,帮助他们修补穿孔纸带上的差错。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能用肉眼直接读出纸带上的二进制码并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
调试软件系统时,我们要与软件开发人员一起判断故障性质,判定故障发生在硬件部分,还是被调试的软件本身。
如果发现是硬件问题,调试中心工作人员马上进入维修作业并定位故障部件,然后用传统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万用表,去发现部件中异常的脉冲信号、逻辑电路的错误输出值,直到最后确定哪里出现了集成电路异常或哪个线性的电子驱动器件元件异常,最后排除故障。
故障诊断定位的速度取决于维护技术人员对于计算机运算逻辑的熟练程度、扎实的电子电路知识和纯熟的电子仪器应用能力,我们甚至能用示波器去捕捉一个单脉冲信号。同样一个故障,有的人花上一天时间仍然不明所以,但我们基本可以在一小时内定位故障所在的集成电路,然后用电烙铁去更换器件或纠正电路中的假焊点等。那时候DJS-130电子计算机采用的是小规模集成电路,故障率确实比较高,维护中80%的故障是更换失效的集成逻辑电路器件,其他比较多的是印刷电路板上的假焊等问题。当然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许多生产工人是刚进厂没有经过什么培训的74届、75届的中员工,产品制造质量实在是不尽如人意。
我几次经历了半夜被计算机系研究生从宿舍的床上拉到机房,心急火燎地帮助解决问题,深刻地体会到了那时候电子计算机使用者的苦楚。记得一位计算机系研究生输入到磁盘上的程序与数据原因不明地丢失了,自己花了两周日夜在电传机上苦心输入的内容突然之间化为乌有,这令他沮丧到流泪。这件事让我深感保证计算机系统可靠与稳定的责任重大。当然,这些情况在今天是无法想象,也不可能出现的,已经成为我们这些老年技术人员头脑中遥远的记忆了。
当时必赢BWIN调试中心的维护水平得到了第四机械工业部相关主管的认可。第四机械工业部曾经介绍《电子技术应用》期刊编辑上门约稿,希望发表分析DJS-130电子计算机故障原因的文章。第四机械工业部也组织了全国性的应用技术交流会,邀请我们去做专题报告。
调试中心在初始阶段,只有两位青年教师,到后期充实了两位教师和两位应届毕业生,同时先后增加了四五位中学毕业生,作为实验室辅助人员。
人员充实后,调试中心的职能不仅仅局限于维护服务和运行管理,我们还积极参与了 DJS-100 系列计算机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以调试中心为主开发了“DJS-100系列计算机汉字文件管理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计算机的文件名和文件内容可以使用汉字并可以打印输出汉字;加上计算机科学系的王能与张福民老师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发了汉字的字符显示终端,突破了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仅用机械的电传机做终端的局限。1982年,“100系列计算机汉字文件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工业部组织的鉴定,并获得了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1月18日.《上海科技报》报道了本项目的科研成果。
在面向社会的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我们也做了许多工作,其中包括黄国兴老师承担的与上海胸科医院一起研发的X光片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那时候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属国内的创新之举,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四、发挥服务全国的“窗口”作用
从1978年筹建到1990年由于计算机升级换代和微机普及推广等原因而结束,在这十多年时间里,“全国 DJS-100 系列计算机软件调试中心”为我国国产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华东师大计算机学科做出了实在的贡献。
调试中心存在期间不仅为电子工业部规划的软件研发项目提供了无偿的调试服务,而且为国内许多 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厂家提供设备与接口的正确性验证服务,同时也为校内的计算机科研与教育提供了服务。计算机科学系成立后,计算机科学系的许多研究生的课题大量地使用了调试中心的系统。最后总结一下调试中心的贡献。
一是“全国DJS-100系列计算机软件调试中心”作为服务全国的“窗口”,为众多国内 DJS-100 系列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提供了调试与验证服务;接待来自各省、市DJS-100系列电子计算机用户单位,针对其在软/硬件研发应用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答疑解感,推动了我国第一波的计算机应用浪潮,为培养我国第一批软件科技人员队伍贡献了力量。“实时磁盘操作系统(RDOS)”的移植与研发项目在调试中心通过软件鉴定,“DJS-130电子计算机多路终端小型网络及字符显示终端”项目中研发的“多用户BASIC语言解释系统”在调试中心通过软件鉴定等。
二是配合软件研发单位所研发软件的推广应用,举办了多期全国性的培训班和上机实训操作。
三是为国内多家外部设备生产厂提供了新设备及其接口的测试服务,特别是为我国第一家磁盘存储机生产单位的磁盘接口控制逻辑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测试验证服务,调试中心的技术骨干曾经专门到杭州参与了接口逻辑的设计。
四是成为校内计算机学科软件、硬件与网络研究的一个支持基地,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调试中心的计算机系统是设备最完善、运行最可靠的系统。校内多个科研项目使用了调试中心的系统,有的项目获得了电子工业部的科技成果奖。必赢BWIN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系统”的部分骨干也是从调试中心出来的。
五是向在校老员工开放,为我国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贡献了力量。计算机科学系的好几届研究生研究课题与论文是利用了调试中心的环境完成的。那时,在各行业计算机研发、应用领域都有必赢BWIN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身影,他们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调试中心可谓桃李满天下。
中山北路3663号理科大楼 200062
沪ICP备05003394
Copyright BWIN必赢·国际(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