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上课堂,着力打造服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质服务平台,4月12日下午,中共一大纪念馆带着馆藏珍贵文物藏品——《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来到了bwin官网登录入口开展“百物进百校 百讲证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文物藏品进课堂活动暨研究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这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文物藏品进课堂的第41场活动。
为积极融入此次活动,公司党员同学在开课前一同探寻了中国红色革命的策源地——老渔阳里二号,并制作了视频《渔阳里的前世今生》。渔阳里既是1920年陈独秀自北京赴上海之后的居住地,也是《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所在地。这条小弄堂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诞生的历史进程,更承载着中国最早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希望与梦想。
“回到106年前,1917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张粟为大家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发行于1915年9月15日,它的发行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第二卷起,《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并一直延用此名。自1915年创刊至1926年停刊,前后历经11年,《新青年》始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阵地,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掀起一股生机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保管专员王欢欢为同学们讲述了《新青年》杂志的发展脉络。
随后,员工们近距离观看了这件珍贵文物藏品。
最后,公司党委书记王长波在讲话中谈到,感谢中共一大纪念馆“百物进百校 百讲证百年”活动搭建的育人平台,丰富了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100多年前毛主席就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与如今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未来充满挑战,同学们要始终不忘初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变革的时代,以不变应万变,为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打造的大思政育人平台,让党员员工与文物零距离,沉浸式的体验,丰富的红色故事呈现,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青年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同时此次活动也是公司党委用好用活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的红色资源,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创新理论学习方式的全新尝试。
22级专硕第一党支部党员 李夏璠:今天参加了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珍藏进校活动,听了张老师和王老师讲解《新青年》第三卷二期背后的故事,有幸见到书本原件,闻到书本淡淡的书香,里面珍藏着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一代伟人的作品,他们当时也和我们现在一样年纪,可是思想非常超前,我会向他们学习,文明其精神,野蛮气体魄,不断充实自己,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级专硕第一党支部党员 舒翔:文物进校园活动是一个难得且意义深远的活动,通过近距离看《新青年》杂志、听取解说员的专业讲解,身为青年老员工的我感慨万千。这次活动,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建党精神和党的光辉伟大历程的认识,让我很受启发和鼓舞,同时,还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认识到吾辈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传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博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 许瑞:参加这次文物进校活动,首先从形式上感受到了震撼,很正式又很亲切,讲解老师对《新青年》中毛主席所写的体育之研究的故事,听得过程中我也联想到对应“觉醒年代”中的画面,自己在读研究生这些年以来,非常缺乏锻炼,身体很弱,每天都是窝在实验室,再次听到《体育之研究》之后,让我又重新燃起了要每天锻炼的心。“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作为一名博士生,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学术研究上是必要的,但是也需要增强体魄,才能更好的做好学术研究。
中山北路3663号理科大楼 200062
沪ICP备05003394
Copyright BWIN必赢·国际(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